一、项目简介
人工智能(AI)技术的结合与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突破性创新与广泛社会关注。AI+生命数据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方向,将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多模态大数据分析相互结合与融合,社会对相关的复合型人才存在迫切需求。
“AI + 生命数据科学”微专业的建立是对科技创新、行业发展引发的前沿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积极响应。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A+生物学学科优势,以及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的交叉学科专业办学特色资源,本项目旨在为生物医学领域培养兼具生物医学背景与 AI 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助力解决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精准医疗、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核心问题与技术开发。
二、项目特色
优势学科:A+生物学学科;上海交通大学 - 耶鲁大学生物统计与数据科学联合中心;以及国内较早系统建立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独立学科体系积累的人才培养资源,自 2006 年成立以来,以“数据驱动生命科学创新”为使命,构建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全球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跨国企业。
顶尖师资 :汇集学术界与工业界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包括特聘教授、长聘教授等,在精准医学重点研发、大数据挖掘等方面成果丰硕。
前沿课程 :课程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生物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及项目式教学模式。
深入实践 :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和科技项目实践,与行业专家共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开展沉浸式实践教学,注重实操能力提升。校企联合提供丰富多元的数据资源、教学资源、人工智能辅助的教辅资源以及超级算力资源。
三、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其在生命科学方向应用技能,具备交叉实践能力,熟悉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交叉前沿领域,拥有良好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成为促进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领域融合应用的前沿创新人才,发挥领军作用。
四、课程设置
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进阶必修课程和应用实践特色选修课程,总学分要求 10学分。具体课程如下:
课程分类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开课方式 |
基础必修(4学分) | 生物计算编程语言 | 2 | 32 | 秋季 | 线上线下混合
|
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 | 2 | 32 | 春季 |
进阶必修(2学分) | 生物大数据挖掘 | 2 | 32 | 春季 |
应用实践 选修 (4学分) 六 选 四 | AI+医学影像 | 1 | 16 | 夏季 | 线下实践学习 |
AI+药物发现 | 1 | 16 | 夏季 |
AI+蛋白质结构 | 1 | 16 | 夏季 |
AI+生命组学数据 | 1 | 16 | 夏季 |
AI+精准医学 | 1 | 16 | 夏季 |
AI+临床数据分析 | 1 | 16 | 夏季 |
五、师资力量
教学团队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的资深教授以及来自三甲医院、知名药企的行业专家组成。团队成员在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部分教师还担任国际知名期刊主编、副主编等职务,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与耶鲁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保持紧密合作。
李婧(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教授、教学副系主任、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晨星优秀青年教师 A类,上海交通大学“佳和”优秀教师。研究方向:蛋白质组学与多组学整合计算。
吕晖: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特聘教授、系主任,上海市特聘教授,上海交大-耶鲁大学生物统计与数据科学联合中心主任。
陈海峰: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教授、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上海市浦江人才。研究方向: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新蛋白质设计、天然无规蛋白分子力场研究。
韦朝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研究方向:基因组学、演化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
王涛: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长聘副教授,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研究方向:高维复杂数据的统计降维技术,变量选择技术,生物医学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石婷: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研究员,博导,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酶催化机制解析与理性设计,微生物药物设计,人工智能驱动的酶设计与改造
熊毅: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江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上海创智学院兼职导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驱动的免疫元件设计与优化;多组学数据融合及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邵文广: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长聘教轨副教授,ETH Zürich博士后。研究方向:计算蛋白质组学,免疫肽组学,AI辅助的精准医疗。
顾若虚: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长聘教轨副教授,上海交大生物学本科、博士,上海市浦江人才。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模拟、AI赋能分子模拟。
张岳: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副研究员,南开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方向:多组学多模态数据融合人工智能解析精神疾病的机制并开发诊疗方法。
吴越:上海交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长聘教轨助理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流行病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公共健康硕士。致力于基于生物统计方法论的表观遗传基因组,代谢组,营养基因组学的流行病学研究。
吴茂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生物信息学教学实验室教师,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等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遗传统计学、高性能计算。
六、招生对象及计划
招生对象:
1)医疗健康领域从业者,包括医生、医学研究者、生物医药企业员工、公共卫生管理者、健康科技创业者等。
2)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研究者:包括生物/药学/基础医学学生与科研人员等。
3)其他对人工智能技术与生命数据科学融合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在职人员等,学科专业不限。
招生计划:50 人;要求具有本科学历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根据报名材料择优录取。
七、教学安排与修读年限
授课时间:2025年9月—2026年8月
授课安排:晚上或周末以及暑假学期(线上线下授课相结合)
修业年限:1~2年弹性学制,从入学开始最长2年。
八、收费标准与证书授予
收费标准:30000元/人,2025级首期学员优惠:25000元/人。本校在读学生可享受额外优惠。
证书授予:完成微专业要求学分,将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颁发的微专业结业证书与非学历教育结业证书。
九、报名与录取方式
报名时间:2025 年6月6日- 2025年8月3日
录取时间:首批次录取通知7月13日前发放
第二批次录取通知8月10日前发放
报名材料:
1、个人简历
2、自我陈述(应包含主要学习/工作经历、个人特质、申请理由等)
3、学历证明(在校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在职人员提供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工作证明(在职人员提供)
4、成绩单(在校生提供)
5、身份证复印件(为保护信息安全,建议写明“申请交大微专业用”)
提交方式:
请填写报名问卷https://wj.sjtu.edu.cn/q/7MeHu2c6提交相关材料报名。

录取方式:根据报名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必要时安排面试,择优录取。
十、报名咨询
地址: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药学楼2-119办公室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4770李老师、林老师
021-34204348胡老师
邮箱:AI-life@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2025 年6月